老年抗鬱關鍵三訣:心、藥、動
社安月月聊

老年抗鬱關鍵三訣:心、藥、動

憂鬱症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為21世紀人類的三大疾病之一,在老年群體中,憂鬱症不僅會導致多方面的身心功能衰退,還會嚴重影響老年人的整體健康狀況,增加照顧者的壓力。儘管憂鬱症對老年人有如此深遠的影響,它卻常常被忽視。

由於老年憂鬱症可能造成嚴重的失能及相對較高的自殺率,如何及早預防已成為一個重要的公共衛生議題。家中有老年人的家庭成員或第一線照顧者,就扮演著相當關鍵的角色,若能夠及早辨識憂鬱的症狀,協助長者尋求及接受適當的治療,並掌握日常生活中關懷與陪伴的原則,將更有助促進長者身心健康。

 

「心」、「藥」、「動」三大關鍵要點:

 

接受專業心理評估及諮商

如何確認長者的心理健康狀態,是一個複雜且細緻的過程,精神專科醫師、臨床心理師透過臨床觀察、會談或施行標準化測驗等方法,可全面了解長者的認知能力、智力功能、情緒狀態及人格特質等,並進一步長者的記憶力減退、注意力不集中、反應遲緩或身心功能障礙等症狀,可能是一般正常老化、老年憂鬱症導致的假性失智,或是早期失智症引起的認知障礙,這樣的判斷是需要經過專業的鑑定與評估的。

此外,老年憂鬱的病因,可能來自於生理、心理、社會等不同的因素,透過心理諮商,可以從心理社會層面協助長者探索壓力來源,協助發展更適合因應目前壓力來源的技巧、強化持續就醫的動機、逐步改善人際互動模式等,以更全面的支持其身心健康。

 

配合藥物治療及日常生活觀察

協助長者配合藥物治療,並觀察、紀錄對服藥的各類反應,持續回饋給醫師及相關專業人員,可幫助調整藥物治療計畫。此外,陪伴長者就醫時,適當提供「疾病史」及日常生活的觀察,對協助診斷和擬定治療憂鬱症計畫有相當的幫助,建議照顧者或長者自行記錄下列資料:

      生理疾病史:現有或過去的慢性或重大疾病(如高血壓、糖尿病、癌症等),包括曾接受過的治療與結果。

      憂鬱症或其他精神疾病史:是否曾經診斷為憂鬱症或其他精神疾病、發作的時間、持續期間,以及接受過的治療方式與結果。

      家族病史:家族中是否有人曾經患有精神疾病,包含憂鬱症、曾出現自殺行為或自殺死亡的情形。

      情緒與身體症狀:情緒低落、易怒、煩躁、身體不適出現的時間點、持續時間。

      生活習慣及日常生活功能:包括日常生活作息、飲食、飲酒和藥物使用情況(如是否有長期用藥的經歷,目前的藥物種類和劑量),並觀察與記錄自我照顧和處理家事的能力是否有所變化。

      生活壓力:近期是否經歷重大生活壓力、變化或事件。

 

鼓勵養成運動習慣及參與社交活動

鼓勵家中長者參與適當的體育活動或戶外活動,能夠增進長者的肌肉力量、協調性及心肺功能,接觸大自然,呼吸新鮮空氣,放鬆身心,皆有助於促進健康。另外,鼓勵長者參與社交活動,拓展社交圈,促進人際交流,可增加社會支持網絡,親友亦可共同參與他們感興趣的活動,讓長者感受彼此的情感支持及溫暖。

 

除了上述的「心」、「藥」、「動」三大關鍵要點之外,以下是更多陪伴及促進長者心理健康的原則:

      表達關心:適當表達關心和愛,讓長者感受到被珍視。

      主動聆聽:耐心聆聽長者的回憶與分享,避免經常打斷話題、提出批評或斥責。

      鼓勵表達:鼓勵、引導長者表達內心的感受和擔憂,並積極協助長者處理負面的感受、透過直接肯定,強化正面的感受。

      協助因應壓力及自我決定:協助長者準備面對即將來臨或目前已經存在的壓力來源,促進他們掌控事情的狀態、提高他們進行較複雜決定的意願。

 

 

處理老年憂鬱問題時,家庭成員和照顧者的角色不可或缺,我們也可以透過上述原則,更有效的關懷患有憂鬱症的長者。當問題已超出陪伴及關懷可處理的程度時,請務必尋求醫療專業的協助及介入,確保長者接受適合的治療。

而為全面性促進長者心理健康,提升社會大眾對憂鬱症之認識並及早介入,衛福部心理健康司持續與各縣市衛生局合作,於各類社區及長期照顧機構、社區大學辦理多元化心理健康促進活動,並於衛生所慢性病門診、醫療成人健檢、各類社區宣導活動進行憂鬱症篩檢,並依需求轉介精神醫療、心理輔導或其他社會福利等資源。去(112)年度辦理老人憂鬱症篩檢626,345人次(其中轉介精神科2,800人次、轉介心理輔導1,553人次、轉介其他資源3,606人次)及宣導活動85,176人次。

在社會安全網的綿密網絡之下,讓我們利用所有可用的資源,為老年人提供全面的支持,幫助他們改善生活品質,也歡迎您分享此文給需要的親友。

社會安全網,關懷e起來→【點我求助通報】

 

    延伸閱讀